首页

跪舔

时间:2025-05-22 16:43:06 作者:文博会21年:从200个展区解码中国文化产业演进脉络|数说大湾区 浏览量:26566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27日报道,下水5个月以后,台湾首艘自造柴电潜艇“海鲲”号26日下午出厂,从台船海昌厂内用多轮板车移置到中信8号浮动船坞。台船预计27日上午利用涨潮时将“海鲲”号移动运至台船89、90号干船坞,进行预备倾测试验,验证潜艇浮力是否正确。

  尽管现场有透过层层铁制施工梯阻隔,但媒体仍然拍摄了不少“海鲲”号的细节:“海鲲”号采用了瑞典西约特兰级、哥特兰级类似的X型艉舵,有明显的镰刀式七叶大侧斜螺旋桨,螺旋桨大小比例比下水仪式时大。

“海鲲”号潜艇的全貌和螺旋桨特写 图源:社交媒体

  而左舷舰体下方则可辨识出为安装台军鱼雷诱饵所留孔洞。此外“海鲲”号舰体外观较去年“下水”仪式更为平整,原来的“薄板船体焊接变形”现象已经大幅度缩小。

  这项移置作业于26日下午开始,在此之前排水量超过35000吨的“中信八号”浮坞从25日起已经在海昌厂外待命。高雄港务局自26日16时起开始管制海昌厂周边港区水道及陆域,执行管制的警方并未干涉在周边陆域拍摄的媒体。

正在转移到浮船坞的“海鲲”号

  根据台媒拍摄的图片,“海鲲”号舰艉是朝外的方向缓慢从海昌厂拖出。报道称这项移置作业为求精准将“海鲲”号移至到浮坞,必须缓慢进行,预估移置到浮船坞的作业将持续到27日清晨。一切稳定就绪后,浮坞再移动到几十米外台船的干船坞内,重复相关作业。最终“海鲲”号并在台船的干船坞进行一系列测试,并且装设尚未到位的装备。

  台湾本轮“潜艇自造”正式启动于2015年,2016年度台海军首次为“潜艇自造”编列了5亿新台币的相关预算。根据台军公布的预算细节,“自造潜艇”的子系统计划采用从欧洲“海军集团”和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采购的相关机械和作战指挥系统。2020年11月24日,台自制柴电潜艇首艘原型艇于台船高雄厂开工。

  去年9月28日,台湾首艘自造柴电潜艇在台船高雄厂区正式亮相,并举行原型艇下水命名仪式。尽管进行了亮相,但该艇声呐、鱼雷发射管等重要部位均因保密原因被装饰覆盖。

  台船董事长郑文隆此前曾对外界表示,此次“下水”命名仪式后,并不会直接放入水中,但为了沿袭造船传统,将会使潜艇用某种简单的方式去“接触水”,以达成“下水”这一概念。

  尽管举行了下水仪式,但台“中时新闻网”去年爆出消息称,即将下水的“海鲲”仍有两项重要装备未安装。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马文君在政论节目中指出,“海鲲”的蓄电池和围壳桅杆部分现仍缺装,这些向外界订购的设备甚至还没有运抵台湾岛内,按计划2024年才能到货。

  此前2月21日,还是“中时新闻网”爆料称,台军潜艇研制单位原计划在2024年春节以后进行海上测试(SAT),在蔡英文卸任前(5月20日)交付给台湾海军。但因潜望镜延至3月才能到交货安装,目前尚无法进入海上测试阶段。对此,台湾海军回应称,目前潜望镜安装等依计划工序执行,但海测与交舰没有时间表,一切以安全考量为优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苏沛县籍航天员李广苏家乡父老熬夜看直播见证凯旋时刻

家住黄河干石畔,一天三顿酸捞饭,全村光棍近一半。这句偏关传统民谣是当地生活的真实写照。过去,从忻州市区开车去偏关老牛湾需要四五个小时。在黄土高原上修建高铁、高速不仅成本高,难度也大,交通不畅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陈喆:当时是因为我是在上海工作十年了,但是我本身是安吉人,是个归乡人,当时看到全球合伙人招募令,就觉得自己家乡小乡村有这样的格局和魄力,好奇也很敬佩,现在是青年和乡村的共创,我觉得余村是在这个时代下是可以为我们中国乡村振兴的事业以及绿色生态文明的实践去向国际发声的时候,所以我们也是带着这样的一个国际美学来到乡村,希望为乡村振兴助力。

以木代陶制笛二十载 他让木头“开口唱歌”

启动仪式现场还为第二届创作计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证书,并同步举办“中外联合创作节目展”,通过海报、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出《柴米油盐之上》《文明的荣光》《相知中国》等20余部中外合拍作品。

守护珠江安澜 探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属于整个治沙行业和甘肃治沙人的荣誉。”去年退休的徐先英仍在忙碌着一些课题的事情,时不时到沙区去考察,依旧活跃在治沙“舞台”上。(完)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方执意通过并签署所谓“涉藏法案”发表声明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栏目专访时表示,在香港这座多元化的国际都市,每个区域、小店,甚至街道上的路牌,都蕴含着成为旅游景点的潜力,展现了城市背后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如何定义“最佳”景点?他指出,那些最能满足旅客需求和兴趣的地点便是首选,同时,还会考虑增加的游客流量是否会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安全隐患或是过度拥挤,以及需兼顾如何结合周边的餐饮和零售服务,以丰富游客的体验。(记者 韩星童 刘轩廷 朱晓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